为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郑州商品交易所与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保供稳价背景下期货服务中小企业主题活动。在9月15日举行的主题活动上,来自银河期货农产品部的刘博闻就油脂油料行业发展现状以线上直播方式作了分析与交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油消费升级现象明显,小包装油的消费主要体现在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小品种植物油上,替代豆油的现象明显。而中包装替代散油现象明显,主要体现在豆油的增量。2018年12月21日增加新国标,要求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将大大有助于消费者了解调和油的品质。”对于当前食用油消费市场的变化,刘博闻这样指出。
因对植物油和饲料需求的增长,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油籽进口量增长10倍至接近1.1亿吨,其中98%体现在大豆进口的暴增。大豆等油籽进口量大增伴随着中国饲料工业化进程以及蛋白消费的增加。饲料行业自2004年开始快速扩张,在2014年达到增长最高点,十年间产量年均增长率20%,这十年为饲料行业的“黄金十年”。
“大豆等油籽进口量大增伴随着中国食用油消费量的大增。2000-2014年食用油消费年均增速7%,2015年后随着植物油消费饱和逐渐下降至2-3%左右。”刘博闻说,自2015年后随着人均蛋白消费增速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饲料产量增速放缓。
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总油籽种植面积在2000-2005年达到高峰后逐步下降,2015年后至今略有提升。其中2000年后棉籽和菜籽种植面积下滑最为明显,2015年后大豆种植面积提升显著。
刘博闻表示,我国油籽单产稳中有升,其中葵花籽和花生单产提升较为明显,而大豆和菜籽单产提升有限。近五年我国总油籽产量维持5000-6000万吨,其中2015年后大豆和花生产量稳定增长,而菜籽和葵花籽产量持续下滑。
“随着植物油需求和包装油需求的增加,国内植物油精炼产能由2012年的不足3000万吨扩张至2021年的4200万吨。2018年后精炼产能扩张速度放缓。产能利用率达到60-70%。”刘博闻说。
在谈到油脂油料行业经营和风险管理发展概况时,刘博闻表示,油脂油料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国外向国内、上游向下游的传导。2014年后国内压榨企业套期保值操作逐步系统化。与此同时,油脂油料市场投研能力增强。贸易商数量逐步被压缩,而期现公司数量逐步增加。市场成熟度增加。2016年后我国油脂油料行业沿海地区贸易方式基本为基差+点价的方式,替代了多数一口价和远期报价。
刘博闻最后指出,目前油脂油料市场执行头寸精细化管理,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套期保值”以及“基差贸易”等工具的操作对企业风险管理仍有一定困局,期权以及含权贸易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工具。
其间,来自银河期货的相关人士还就“保供稳价背景下期货服务中小企业工作思路”、“期现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服务实体企业现货定价之条件贸易”等主题作了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