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32/2024-0034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涉粮和物资领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市“新春第一会”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交出了全年工作高分答卷。特别是上年度省对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粮食部分排名全省第一,获评全省粮食工作先进单位;创新“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新模式,得到省局充分肯定并在温州召开现场会;瑞安“智慧粮仓”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32亿元,为全省粮食物资领域三个纳入国家“两重”项目之一;争取2024年、2025年省粮食安全专项资金7400余万元,连续两年占比均全省最高;全市粮食收购首破1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救灾物资管理等多项工作获省局领导肯定。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扛稳粮食物资安全主责主业。一是落实粮油储备任务。落实新增储备规模4.78万吨,全市粮食储备规模稳定在75.5万吨以上,可保全市口粮6个月。其中,成品粮储备3.53万吨,保供全市12天;成品油储备3155吨,保供全市7.5天。二是落实救灾物资和肉类储备任务。全市储备57大类312个品种救灾物资共计74.7万余件,足够保障夏季全市15万、冬季3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年共调拨救灾物资3.5万件。落实全市冻猪肉和活体生猪储备并优化储备品种,推进猪肉储备集中管理。三是提升粮食收购惠农力度。扩大“净粮中心”至46家,继续施行早稻订单全覆盖、晚稻优粮优价等惠农收购政策,出台受灾粮分等订单补助并探索农业保险分级赔付,助农增收8800万元以上,获得农民好评。
(二)加快仓储设施建设速度。建立全市涉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截至11月底,“千项万亿”粮食物资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2.6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13%,其他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一是“引领型”样板项目加速推进。省“未来粮仓”综合试点项目-瑞安“智慧粮仓”累计完成投资达3.1亿元,其中“两重”项目国债资金使用1348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开工,工艺设备已开标。二是“中坚型”支撑项目进展顺利。洞头粮食储备中心库完成主体工程,文成县中心粮库迁建完成投资完成总工程量的40%,永嘉县粮食交易中心建设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积极配合推进浙江温州省级粮食储备库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提升型”夯基项目全面优化。全面改造提升粮库功能,全市绿色储粮仓容比例60%以上。盘活闲置粮库,29个老旧小粮库退出保护清单。优化物资仓库布局,市级仓库新增1380平方米,调整县级物资库4个。
(三)积聚领域创新改革攻坚势头。一是打造了一个“可借鉴、能推广”的收购模式。在乐清试点推行“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模式,高峰售粮排队时间压缩 20%,产后减损 2.9%,相关做法获市委书记、市长批示肯定,省局简报刊推。二是推进了一批“破梗阻、可复制”的创新发明。聚焦基层库区作业安全、收购质检提速等瓶颈,联合河南工大、中仪智控等院校企业,合作攻关仓内作业系列机器人、小型稻谷全自动质检设备,参与编制相关标准,联合申报稻谷全自动质检、无动力出仓的散装楼房仓、围护结构热传导系数检测设备等多个专利。三是储备了一批“小切口、大撬动”的关键项目。谋划数字赋能“清廉粮仓”系统开发项目、粮食收购政策供给改革、救灾物资仓库管理规范化提升等改革项目,在微改革中释放粮食物资领域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四)巩固地域应急救灾响应水平。一是完成粮食应急保障网络建设。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1+10”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应急供应网点重点乡镇全覆盖,构建城镇15分钟应急保障网络。二是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央地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承接省级救灾物资出库演练工作。制定军粮应急保供五项机制,开展军粮供应“优服务、重规范、强保障”攻坚月活动,提高军粮应急供应保障水平。三是拓宽粮源保障渠道。落实单位食堂、企业必要库存、社会责任储备等制度,积极与粮食主产区开展产销合作,建立省外粮源基地42.6万亩,实施双向储备。
(五)提升涉粮领域监管治理能力。一是突出抓好粮食购销领域监管。强态势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圆满完成政策性粮油省级库存交叉重点检查。研发“清廉粮仓”系统,创新建立粮食购销交叉巡查工作机制,有效提高监督检查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着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建立市质检人员实训基地,指导乐清市发展和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粮油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CMA认证。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粮食超标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工作,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任务。从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市本级严格落实“3030”闭环机制,共发现问题45条,已全部完成整改。牵头市安全生产第十一督查组累计督查苍南县18次。
(六)贯彻党建引领发展工作理念。一是党建铸魂优化政治生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专题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警示教育参观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筑牢守规矩、守纪律的思想防线。二是党建赋能促进业务提升。开展“粮心向党·五大粮仓”提升工程,以实施“1457”行动为载体,全面深化基层党的建设,全面推动业务工作提质增效。“粮心向党-打造‘共富粮仓·服务驿站’”项目入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党组织书记领办机关效能建设典型项目。三是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粮食物资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安排局机关1名干部到省局锻炼,建立局属单位年轻干部交流学习平台。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等4家单位举办粮食行业职业技竞赛,精心组队参加2024年“粮安杯”全省粮食物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三名佳绩。
此外,我局致力发展粮食产业,兑付产业政策补助资金423万元,全市新增“浙江好粮油”产品3个,累计12个,位列全省前三;新增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1家,累计21家。紧扣年度涉粮重点宣传节点,多形式精心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宣传、世界粮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公众对粮食物资工作的社会认同。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一年、关键一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温州工作等重要会议精神,前瞻谋划行业“十五五”规划,以“一个走在前列”引领“五个高质量”,力争粮食物资领域省内先行,助力实施“强城行动”,为温州迈向“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提供坚强保障。
(一)高质量打造领域“大安全”体系。一是确保各类储备数量安全。足额落实全市地方储备粮75.5万吨、食用油储备8300吨,省外储备比例低于20%,规范储备粮油轮换。落实市县两级救灾物资数量(市级3万套件、县级1万套件),保证肉类供应10天以上。二是确保应急保供体系运转安全。落实“1341”机制,构建现代化应急物资体系。修订《温州市粮食应急预案》,完善“1+10”粮食物资应急保障网络,提升粮情信息监测快速反应能力,打造“温台丽”省级都市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进一步提升军粮应急保供五项能力。三是确保行业领域生产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梳理规范粮食系统各项作业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二)高质量发展粮食流通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举措。建立全市统一惠农政策供给体系,加速政策兑现。针对我市粮食收购季台风多发实际,指导建立粮食应急收购机制,完善粮食收购市场化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确保全年粮食收购量稳定增长。联合推广镉低累积水稻种植,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二是持续推进粮食产业发展。迭代升级市级粮食产业扶持政策,督促指导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政策,精准赋能粮食产购储加销五大环节,促进粮食产业链延长。挖掘区域特色产业,探索农旅、农耕融合发展、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山区市场化“五优联动”路径、“共富粮驿站”等模式。培育粮油骨干企业30家,重点粮油骨干企业10家。三是全力扩大地域品牌美誉度。以居民消费喜好为导向,大力推广“五优联动”粮食优质品种种植,扩大全市实施面积至11万亩,并推进市场化收购。深耕区域粮食品牌特色潜力,注册申报“瓯味稻”区域公共品牌,组织申报“浙江好粮油”2个以上,积极参加粮油交易大会等博览会,拓宽温州粮食产品影响力和市场渠道。
(三)高质量实施涉粮设施提能行动。一是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窗口期,做好“两重”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谋划和申报,加强全市新建粮仓项目工期调度,全年完成涉粮工程投资3亿元以上,瑞安、文成、永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乐清、苍南新建粮库和平阳省库项目开工。二是优化仓储设施布局。指导全市老、旧、小粮库提升改造和整合清退,争取全市粮库数量保持在100个以内,绿色化仓容比例提升至70%。组织开展“星级粮库”“未来粮库”建设,全面提升粮食仓储规范化水平。三是提能升级净粮中心。完善净粮(烘干)项目投资补助政策,优化全市“净粮中心”布局,“净粮”服务比例30%以上。全面推广“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新模式,“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服务比例10%以上。健全为农服务体系,建立“粮农之家”共商机制,提质粮食收购服务。
(四)高质量推进科技兴粮兴储。一是全面推进“绿色粮仓”建设。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国家课题研究,持续开展粮食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优质稻谷耐储性研究,探索适合温州的绿色储粮技术改造路径。鼓励基层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以“五小”创新撬动全行业“大改革”。二是探索推进“无人粮仓”建设。聚焦粮食行业痛点堵点,紧密对接科研院所和设备商,推进仓内平仓机器人、熏蒸投药机器人等无人智能设备的研发。完成稻谷全自动质检设备适用性验证,争取全市推广应用。探索AI综合监管中心建设,集中整合优化全市算力资源,合作攻关粮库AI识别模型,提质扩面应用场景。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建立市级粮食仓储管理人员实训基地,加强市域行业技能培训、竞赛、实战练兵,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国家级行业技能竞赛,探索粮食仓储工程师评定路径,扩大人才培养渠道。
(五)高质量构建监管治理体系。一是重塑储备购销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市级储备仓储、质量、购销、检查、考核五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的储备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抽查、季巡查”等日常检查制度,完善全市县域交叉巡查、异地代储市县联动检查机制,加强“查改促”闭环管理。二是严格落实领域监管执法。盯紧产购储重点环节,制定年度监管检查计划,高标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田间监测、四不两直等监管抽查工作,同步做好监管执法过程普法责任,提升监管效能。加强部门信息交互,共享风险监测结果,会商处置办法,严格被污染粮食全过程闭环管控。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受污染耕地成因排查,协同推进粮食超标区域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三是探索实施数字监管模式。综合运用“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库存粮食数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监控级联平台、“清廉粮仓”等系统,将监管贯穿粮食行业的全链条、全环节和全要素,实现对粮食储备和购销行为的实时、线上和全流程监管。做实做细企务(库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基层粮库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六)党建与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前列。一是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持续开展“粮心向党·五大粮仓”提升工程,迭代实施“14557”行动,力争局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走在全省系统前列。二是营造以学促干良好氛围。精心拓展“党组带头学、处长分享学、干部交流学”等多形式学习活动,探索局属干部职工理论、业务双提升渠道,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构建高效机关良好形象。持之以恒推进“破梗阻·优服务”,提升涉粮营商环境。践行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统筹办好全年大小会议,高质量承办重大活动,创新拓展宣传渠道,发出粮食物资部门好声音。
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4年12月20日